索引號: | 11152922011766714K/2020-00600 | 發布機構: | 阿拉善右旗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組配分類: | 規劃計劃 |
發文字號: | 成文時間: | 2020-09-28 |
阿拉善右旗特色沙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 發布日期:2020-09-28 10:56
- 瀏覽次數:
為認真貫徹落實內蒙古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提出的“把內蒙古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把內蒙古建成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決策,根據盟旗“兩會”精神,為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充分發揮沙產業在拉動生態建設、增加社會就業、促進農牧民增收、推動以沙產業為載體的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我旗特色沙產業發展規劃。
一、“十二五”期間沙產業發展回顧
“十二五”以來,隨著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機制、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退牧還草、重點公益林等重點項目的深入實施,我旗生態保護與建設力度不斷加大,在天然梭梭、白刺、霸王等林草植被得到有效恢復的同時,大力開展人工治理及人工植樹造林,累計完成人工造林和封沙育林面積112萬畝,森林覆蓋率、草原植被覆蓋度分別提高3.27%、2.33%。目前全旗天然梭梭林、霸王、白刺,野生肉蓯蓉、鎖陽、甘草等資源分布面積達1282萬畝,其中天然梭梭林分布面積365萬畝,白刺分布面積837萬畝,霸王分布面積68萬畝,野生甘草資源分布面積12萬畝,天然梭梭林籽種及肉蓯蓉籽種采集基地1.5萬畝。通過保護性采挖,可年產野生肉蓯蓉(鮮)500噸,人工梭梭林肉蓯蓉(鮮)50噸,野生鎖陽2200噸,甘草200-300噸。成立沙產業專業合作社25家。其他沙生植物如麻黃、苦豆子、沙芥、沙蔥、沙米、黃蒿籽等廣泛分布,開展黑果枸杞示范推廣2320畝,駿棗種植面積200畝。沙產業的深入推進,既顯著改善了全旗的生態狀況,又為今后持續健康發展沙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二五”末期統計數據 | 阿右旗沙產業資源數據統計表 | ||||||||
基礎數據 | 經營主體 | ||||||||
天然梭梭林 (萬畝) | 人工梭梭林 (萬畝) | 人工接種肉蓯蓉 (萬畝) | 野生鎖陽 (萬畝) | 野生甘草 (萬畝) | 黑果枸杞 (畝) | 駿棗 (畝) | 沙蔥 (畝) | 專業合作社 | |
365 | 112 | 19 | 905 | 12 | 2320 | 200 | 15 | 25 | |
產量 | 鮮蓯蓉 500噸/年 | 鮮蓯蓉 50噸/年 | 2200噸/年 |
附表1 - 阿右旗沙產業資源分布現狀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我旗沙產業發展基礎薄弱、投入不足、規模尚小、效益不高等問題還相當突出,部分群眾對沙產業的認識尚處于啟蒙階段,感性認識較多,對沙產業的內涵、重大意義、基本思路、科學依據和開發前景了解不多、理解不夠,沒有認識到沙產業的革命性,開發思路還停留在“重防沙、輕開發”上。二是我旗沙產業仍處在傳統的、粗放的發展階段,與建設知識密集型、高科技沙產業的要求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缺乏龍頭企業帶動。三是科技支撐能力不足。先進的科學技術是沙產業發展的重要前提和保證。尤其是在阿右旗這樣一個生態環境條件惡劣、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從事沙產業開發基礎條件差,必須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彌補這些缺陷、創造適宜生物生存和生長的特殊環境,才能使短缺的資源在最佳條件下得到高效利用。而目前,旗內還還缺乏與之相匹配的科技支撐體系和科技隊伍。
三、面臨的形式和機遇
一是阿右旗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開展防沙治沙改善生態環境勢在必行。全旗可治理沙化土地面積約3.5萬平方公里,有豐富的光、熱資源及獨特多樣物種資源。合理開發利用沙區資源,既是推動沙區經濟發展,增加沙區農牧民收入的需要,又是持續拉動生態建設的重要途徑。二是“十三五”時期,是我旗經濟社會發展面臨千載難逢的重大歷史機遇期。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沙產業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可利用土地日益減少,沙地作為一種潛在的土地資源己越來越得到社會認同。
四、“十三五”沙產業發展規劃指導思想、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盟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堅定不移走特色化旗域經濟發展道路。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規律,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市場為導向,合理開發利用,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突出“特色”種植,以精深加工為途徑,大力發展以肉蓯蓉、鎖陽、甘草等沙生植物種植為主的特色產業。遵循產業化規律,實現生態效益與群眾經濟利益相統一的目標。
阿拉善右旗“十三五”期間特色沙產業年度計劃任務表 | ||||||
項 目
地區/年份 | 特色沙產業 | |||||
圍封復壯天然梭梭林 (萬畝) | 人工種植 梭梭 (萬畝) | 人工接種 肉蓯蓉 (萬畝) | 保護復 壯天然 白刺林 (萬畝) | 人工接種 鎖陽 (萬畝) | ||
阿拉善右旗 | 2016年 | 8 | 10 | 7 | 8 | 2 |
2017年 | 8 | 10 | 7 | 6 | 2 | |
2018年 | 8 | 10 | 7 | 6 | 2 | |
2019年 | 8 | 10 | 7 | 5 | 2 | |
2020年 | 8 | 10 | 7 | 5 | 2 | |
小 計 | 40 | 50 | 35 | 30 | 10 |
附表2 - 阿拉善右旗“十三五”期間特色沙產業年度計劃任務表
(二) 發展目標
圍繞我旗“十三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定位,即:“一通道”、“一屏障”、“四基地”,到2020年通過三個百萬畝基地建設(即:200萬畝天然梭梭林肉蓯蓉培育生產基地、200萬畝人工梭梭林種植和肉蓯蓉生產基地、200萬畝的鎖陽保護性采挖基地)著力打造全國沙產業示范基地。
五、總體布局及重點任務
(一)沙產業布局安排
根據我旗沙生植物資源的自然分布,在準確把握市場發展趨勢的前提下,在不同地區確定沙產業發展的主攻方向,形成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特色鮮明的沙產業布局。
肉蓯蓉產區。主要布局在塔木素蘇木、曼德拉蘇木、阿朝蘇木和巴丹吉林鎮、雅布賴鎮等地區,重點建設以曼德拉蘇木板灘井地區、巴丹吉林鎮以西與以北的人工梭梭林、塔木素天然梭梭林為中心的三大人工肉蓯蓉接種示范基地。
鎖陽產區。主要布局在塔木素蘇木、阿朝蘇木、雅布賴鎮、巴丹吉林鎮和阿騰敖包鎮。
甘草產區。主要布局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雅布賴鎮南深井及曼德拉蘇木夏拉木等地區。
黑果枸杞產區。主要布局在雅布賴鎮巴音筍布爾、阿拉騰敖包鎮新世紀農場及巴彥高勒蘇木陳家井等地區,重點建設以新世紀農場、巴彥高勒嘎查為主的人工黑果枸杞種植示范基地。
沙地葡萄產區。主要布局在巴彥高勒蘇木陳家井,曼德拉蘇木板灘井等地區進行示范推廣。
沙蔥產區,主要布局在巴彥高勒蘇木陳家井及阿拉騰朝格蘇木白芨芨、陸家井,曼德拉蘇木板灘井地區示范推廣。
駿棗產區。主要布局在巴彥高勒蘇木陳家井。
(二)重點工作
“十三五”期間,我旗主要通過“五基地二培育”工作實現沙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1、建成天然梭梭林肉蓯蓉培育生產基地。堅持“生態為本”的發展理念,將生態保護建設擺在工作的首位,立足旗情實際,充分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采取“面”上保護與“點”上建設并舉的措施,進一步健全完善生態保護建設長效機制。以塔木素蘇木天然梭梭林為依托,在全面實行禁牧和大力推廣肉蓯蓉人工種植技術的基礎上,對天然梭梭林進行圍封復壯,計劃每年新增圍封復壯面積8萬畝,共計40萬畝,力爭到2020年,達到200萬畝天然梭梭林肉蓯蓉培育生產基地建設目標。加大生態監測力度,制定符合我旗實際的采挖制度和采挖操作技術規范,實行限時、限量采挖、劃區輪采和退化禁采補植制度,杜絕濫采濫挖等行為的發生,通過人為保護、制度保障等措施,提高野生梭梭自然落種和修復的能力,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
2、建成人工梭梭林肉蓯蓉生產基地。以阿拉騰敖包鎮、塔木素蘇木、曼德拉蘇木、雅布賴鎮、阿拉騰朝克蘇木為重點區域,結合退牧還草工程和公益林項目,鼓勵和扶持農牧民在個人承包草場內從事梭梭種植及肉蓯蓉接種,計劃每年造林面積10萬畝,人工接種肉蓯蓉7萬畝,到2020年達到200萬畝人工梭梭林種植和肉蓯蓉生產基地的建設目標,構建起一道綠色生態保護屏障,遏制巴丹吉林沙漠南移擴張。扶持有一定經濟基礎、經營能力、致富愿望的農牧民發展以沙產業為主的家庭農牧場,兼顧特色民旅文化旅游,計劃每年扶持、培育30戶,促進農牧民轉移轉產增收。實現生態建設促進農牧民增收和經濟發展。
3、建成白刺林鎖陽生產基地。以塔木素蘇木、雅布賴鎮、巴彥高勒蘇木為重點區域,對天然白刺資源進行圍封復壯,每年開展人工鎖陽接種2萬畝,到2020年,保護復壯天然白刺林30萬畝,人工接種鎖陽10萬畝,通過保護性自然恢復建成200萬畝的鎖陽保護性采挖基地。
4、建成沙地甘草生產基地。在天然甘草產區建成8萬畝的天然甘草生產基地,在曼德拉蘇木騰格里沙漠西緣濕地每年開展人工種植甘草2000畝,到2020年形成10萬畝甘草生產種植規模。
5、建成有機果蔬生產示范基地。把項目建設作為傳統農業向沙產業轉型發展的突破口,按照“爭取國家投資、鼓勵個體注資”等辦法加大資金投入,鼓勵和引導農牧民發展沙生藥材、葡萄、沙蔥和有機蔬菜等高效節水作物,加快黑果枸杞、駿棗等沙生作物種植推廣。“十三五”期間,示范推廣種植黑果枸杞1萬畝,在雅布賴治沙站建設黑果枸杞良種種植基地1個;每年開展駿棗種植600畝,到2020年形成3000畝駿棗種植規模。按照“壓糧、擴經、增草、種果”的工作新思路,加強現有耕地的整合與流轉,將全旗耕地總面積控制在4.5萬畝左右。以陳家井、陸家井、白芨芨、板灘井等水土資源較好的農區為重點,發展特色精品果菜、茴香、沙蔥、中藥材等有機生產,引進、推廣高科技節水技術、智能化控水技術和光能轉化技術,加強日光溫棚、機井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中開展以沙蔥、黑果枸杞、葡萄、駿棗為主的高標準有機果蔬示范基地建設,每年開展大田人工沙蔥種植50畝,日光溫室沙蔥種植(反季節)10座,到2020年形成250畝人工沙蔥種植規模;逐步擴大沙地葡萄及日光溫室葡萄種植(反季節)規模,深入打造“圣容珍珠”品牌,到2020年形成2000畝沙漠葡萄種植規模;保護性開發蒙古扁桃、沙蓬、沙芥等沙生植物資源,開展人工實驗種植。
6、加快沙生產品研發培育力度。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引進科技人才,加強沙產業學科研究,積極開展與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科技合作,協調建立特色沙草產業發展研究機構,提升研究檔次,開發高附加值系列產品。推動建立沙產業科技孵化器,開展沙生植物品種選育、沙地節水灌溉技術以及蓯蓉、鎖陽等高端產品、新食品的研發,提高沙生產品科技創新能力,促進以蓯蓉、鎖陽、甘草、黑果枸杞等為主的中蒙藥材及系列保健品、飲品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加快成果轉化步伐。推廣蓯蓉、鎖陽、甘草等傳統沙生植物植物人工種植技術,學習、引進黑果枸杞、駿棗、沙地葡萄等新興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術。積極推動阿拉善右旗蓯蓉、鎖陽、甘草、黑果枸杞綜合開發利用項目建設,突出特色,打造精品,以質取勝,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附加值產品。通過政策引導、信貸支持等措施,鼓勵技術條件成熟的企業或專業合作組織進行蓯蓉茶、蓯蓉保健酒、蓯蓉鎖陽片劑、甘草浸膏等精深加工產品的研發生產。
7、加強經營主體培育引進工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鼓勵社會資本投入,引進、興建一批龍頭加工企業,逐步形成產業鏈,實現由被動發展向主動開發的轉變。要集中力量,有針對性地盯住國內及周邊省份的沙產業知名企業、大集團,走出去推廣我旗沙產業資源優勢和政策優勢,請進來實地考察進行論證。培育扶持沙產業專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通過合作組織密切沙產業龍頭企業與基地和農牧民的關系,建立穩定的產銷協作關系及多種形式利益聯結機制,形成市場導向,龍頭帶動,技術集成,利益驅動,行政服務,群眾參與的整體合力。推廣“企業+基地+農牧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提高蓯蓉、鎖陽、黑果枸杞、沙蔥等沙生植物產業化水平,“變沙為金”,打造全國沙產業示范基地。“十三五”期間,至少爭創1-2個盟級乃至自治區級名優產品。繼續深入實施農牧民創業貼息貸款政策,扶持引導農牧民規模化經營的同時,逐步拉動以家庭農牧場為主的休閑旅游業發展。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特色沙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成立“阿拉善右旗發展特色沙產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旗長任組長,發改、財政、農科、林業、水務、扶貧等各部門負責人為成員,負責特色沙產業規劃的制定和資金、任務的落實,制定各項配套政策,強化管理。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協調、分工負責、密切配合,強化特色沙產業發展區域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化科技服務,及時解決好從業牧戶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保障特色沙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積極爭取項目資金,依托重點項目拉動特色沙產業的發展。發展與改革局以及各涉農部門要按各自的職責,進一步加大生態項目和農牧業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集中資金投入,扶持重點企業,完善沙產業基地基礎設施建設,發揮其示范帶動作用,拉動特色沙產業的發展。
(三)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支持生態建設,積極參與特色沙產業的發展。加強宣傳力度,動員社會各界力量關心和支持生態建設,積極參與特色沙產業的發展。強化各項社會化服務,為特色沙產業的快速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四)嚴格執法,確保生態建設成果和特色沙產業的永續發展。各涉農部門要切實加大執法力度,確保退牧還草項目區和公益林區全面禁牧,保護好生態建設成果。同時,強化生態監測工作,制定符合實際的采挖制度和采挖操作技術規范,實行限時、限量采挖、劃區輪采和退化禁采補植制度,杜絕濫采濫挖、破壞沙生植物及寄主植物的行為發生;嚴禁任何形式的采種行為,以提高沙生植物自然落種和自然修復的能力,達到永續利用的目的。
(五)進一步強化特色沙產業科研工作和科技服務力度。進一步加大科研工作力度,積極開展肉蓯蓉、鎖陽、甘草、沙蔥、沙芥等特色沙產業人工種植技術的研究。扶持龍頭企業積極研究開發新產品,提升加工能力和精深加工水平。積極開展人工種植肉蓯蓉、鎖陽、甘草等適用技術推廣工作,加大對農民的科技培訓力度,大力開展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活動,使沙產業走上依靠科技進步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發展軌道上來。
(六)切實加強圍封禁牧工作,進一步加大天然沙生植物的保護和管理力度。通過圍封禁牧實現沙生資源的自然復壯更新,提高利用率,加強項目區沙生中藥材寄主植物的補播補造,為其創造長期而穩定的適生條件,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合理進行開發與利用,以期達到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高度統一,促進沙產業的良性發展。
(七)積極利用和改造現有基礎設施建設。沙蔥、沙芥等食用沙生植物的種植,應啟用現有溫棚等設施,以節約投入資金。同時要進一步加強水利改造和網圍欄等基礎設施建設。
(八)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特色沙草產業發展環境。依托退牧還草、公益林等國家重點生態項目的實施,將符合條件的重點建設基地進行圍欄封育,加大重點區域基礎設施投入和沙草產業基地建設,增強產業吸引力。參照《盟行署關于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認真落實沙草產業發展鼓勵扶持政策,加大對沙產業鏈“產銷研”各個環節的扶持,加大沙草產業項目資金扶持力度,特別對具有自主品牌知名品牌產品的龍頭企業進行重點扶持。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在沙產業開發資金上放寬貸款條件予以支持。要逐步形成“誰造誰有、誰開發、誰受益”的機制,鼓勵和支持有經濟實力的集體、個體開展治沙造林,開發沙產業。對于有示范性的沙產業建設項目,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按投資規模在財政支農專項資金項目安排時給予傾斜和照顧。健全完善合作組織運行機制,積極協調金融部門將業務向沙產業基地建設和生態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拓展。
(九)堅持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以國家生態公益林區、巴丹吉林沙漠東南緣、騰格里沙漠北緣等重要生態功能區為重點,積極把特色沙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結合,充分發揮各地資源比較優勢,按照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的要求,堅持非均衡發展,推動沙產業向生產條件好的區域集中,建設無公害、綠色、節水、優質的沙產業。采取配套補貼和獎勵的辦法,進一步完善人工造林優惠政策,形成由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模式,實現生態建設促進農牧民增收和經濟發展。